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0的文章

國小在家自學的課程安排

在幾經考量後 我決定讓孩子們開始在家自學  想知道為何會有這個念頭 請看 新芽自學 帶著愛與自由的學習 這篇 這已經是蠻長一段時間的思考 才做的決定 既然不上學 那要做什麼呢? 在這一篇 我就要來分享我是如何為孩子規劃每天的生活 一週五天是上學日 我也就按著這五天來為孩子安排 每天早上 孩子們可以睡到七點半至八點再起床 不用趕著上學 起來後精神也比較好 接著我們一同盥洗 吃早餐 讀聖經 討論及禱告 完成上述內容 孩子們會自由活動十分鐘 再回來  老大寫數學或國語的習作 (數國兩科我仍然讓孩子保有目前學校的學習進度 但不用做太多的書寫練習) 老二練習畫線或使用剪刀等 接著大概十點開始 會上一堂課 週一上午 我以節氣為題材 安排每週不同的主題課程 比較特別的是 這一天我為孩子們找了年齡相近的其他學伴一起上課 例如:當我們教到秋分時 我會帶孩子認識中秋節以及和月亮相關的知識 帶孩子做實驗(科學) 讀繪本(語文) 唱歌(音樂) 製作太陽地球和月亮的模型(藝術) 孩子們也必須做回家做跟月亮有關的作業 (繪畫創作 找資料 或是詩詞等皆可) 下次上課時上台報告 週一下午 則是媽媽們的讀書會  也讓自己家的孩子當小主人 招待來訪的小客人 週二全天是我們的戶外教學日 我們會去到跟節氣主題相關的地方參觀  例如 去天文館 或是去賞候鳥等等 不過 這也是一個彈性運用的時間 如果有特別活動/課程想去參加 這天可以自由運用 週三上午 我教數學和生活  帶孩子用生活會用到數學的地方來學數學 另一個部分 我在這一年特別想要幫助孩子學會照顧自己  知道如何整理生活環境 學會管理時間 學會學習的方法  因此我安排如何使用抹布 如何洗衣服 鞋子 如何打掃廁所等課程 下學期則是教孩子怎麼畫心智圖來學習 週四上午 我教英文 用音樂 對話 遊戲 勞作等方式  讓孩子們喜歡英文 把英文當成有用的工具 而不是一門學科 週五上午 我教哲學和藝術 透過繪本和孩子共同討論思考 例如:我是什麼呢? 並且使用多元媒材帶領孩子創作 透過創作讓孩子記錄自己的思考 討論的內容有深有淺  讓大班年紀的老二能夠懂 小二年紀的老大也能反思 週三.四.五的下午 我安排了不同的才藝課 讓孩子多元探索自己的興趣 並在課程後 到公園好好的玩一場再回家 當然 孩子們的午餐和晚餐都是需要打理的 午餐通常會買外食或叫外送 孩子肚子餓得很快 所

如何教導幼兒自行吃飯

在生了三個孩子以後 看著孩子吃飯這件事 也有了不同的想法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孩子吃飯的問題 正在困擾呢? 這是我們家的方式 用了三個以後 孩子幾乎都是自行吃飯不用餵 也有我們家的教養風格含括其中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囉! 1. 適合孩子高度的吃飯桌椅 首先 我們在孩子大約十一個月大時 已經能夠自行做餐椅時  就拿掉一般的高腳餐椅 改成適合孩子的小桌子小椅子 讓孩子和哥哥姊姊同桌吃飯 (如果你家只有一位孩子 也可以改成你和孩子一起到矮桌子吃飯) 讓孩子習慣吃飯時 可以自由活動 沒錯!就是把要不要繼續吃飯這件事的選擇權還給孩子 因為我發現 當我把孩子放在高腳餐椅 和大人同桌吃飯時 吃沒多久 孩子就會很想要從餐椅爬出來 不但危險 若是有掉落飯菜 範圍也飛濺的較大 但是坐在合適高度的小桌椅 孩子卻比較能安穩坐下 2. 讓孩子選擇吃飯的權利 孩子如果不想吃 當然可以離開  前提就是要餓到下一餐 中途不會再給餅乾水果 當然我也會看看孩子這餐是不是有那些大魔王的菜困擾她 試試看先挑掉一些 孩子還願不願意吃 而且若是飯麵沒吃完 但是湯是否願意喝 願意喝就給 同樣的 當餐的水果也會給 不會因為沒把碗裡的飯麵吃完 就取消水果 但是湯和水果的量都會限制 不會讓孩子以這為主食吃到飽 有時 孩子的飯菜假使剩的比較多 我會把碗稍微多留一下 當孩子過一兩個小時餓了 想要討點心 我就會把那碗拿去再加熱 重新端給孩子  或是看看有沒有剩下的白飯配一點肉 菜  孩子肚子餓時 只要不是給青椒苦瓜這種超大魔王 通常都能吃下去 我的想法是 孩子畢竟是孩子 我們大人都有討厭的食物了 有些食物挑食我可以接受 但是吃白飯配肉菜這件事情不會改變   3. 讓孩子練習拿湯匙吃 我們大約六.七個月就讓孩子自行拿湯匙吃飯  當然我們還是需要餵食  等到孩子大約一歲三個月時 孩子幾乎到哪都能自行吃飯了 這種湯匙不是大人餵幼兒吃副食品那種細長型的湯匙  而是短柄的兒童鐵湯匙(我們大約一歲三個月開始使用這種湯匙) 孩子用這種湯匙吃飯 拿起來順手 也好入口 不過一定要買條吃飯圍兜(前袋可以反摺 裝掉下來的食物) 吃完飯一定會掉的到處都是 最後變成用手抓來吃 但是不要緊 讓孩子能夠享受吃的樂趣 食物的美味 是很好的 而且更棒的是 孩子吃飯 大人同時也吃飯 !!!(照顧者把自己安頓好是很重要的) 不會餵孩子餵到沒時間吃飯 等孩子吃飽

孩子 如果有一天你成為媽媽

我的原生家庭在我結婚以後 關係逐漸變淡 因為我的父母認為女兒長大 嫁入夫家 就已經不再是我們家的人 另一個部分是 他們養育子女的責任已告一段落 希望女兒能夠獨立 自立自強 不要把婚後的問題 困難 再帶回娘家 雖然 我的父母仍舊愛我 但是那些傳統的舊觀念深植他們心中 我能理解他們延續著上一代的思考脈絡 再加上我與娘家住的不近 橫跨不同縣市 我能把自己照顧好 不要讓他們擔心煩惱 這就是對他們的孝順 回過頭來看 當我面對家庭裡的問題困難時 雖然真實生活中 沒有能支持 安慰 鼓舞我的母親 我卻想到 若是這件事發生在我的女兒身上 我會怎麼對她說 常常因著這樣的自我對話 我有了答案 我想告訴我的女兒 如果有一天 你們有了自己的家庭 成為媽媽 我可能不會幫你們顧孩子 因為我年紀已大 顧寶寶這種勞累的事 我猜是做不來了 如果你不想當全職媽媽 我願意陪著你去找到合適的保母或托嬰中心 讓你覺得安心 能夠支持你 去做你想要的選擇 鼓勵你追尋夢想 不要因為妳是女生 就認為自己必須為孩子負全責 (又或許在你們的世代 可以完全打破這種性別的不平等吧) 如果你想當全職媽媽 別忘了 妳是獨特重要的 妳是我的寶貝 所以在照顧孩子之前 先照顧自己的需要 我相信妳會是很用心的媽媽 (這點以妳陪伴弟弟妹妹的情況 我現在就看的出來了) 還有 重視和妳的丈夫的關係經營 婚後還是要常常約會 說些肯定的話語 不要害怕吵架 接受這是理所當然 但是可以從中認識彼此的需要 別忘了吵架過後 還是要牽手擁抱 最後 則是記得把妳一切的期待 交在上帝手中 因為掌管你們家的未來 不是妳的先生 也不是妳 更不是各樣計畫下仍會變動的未知 而是上帝 祂一直看顧著媽媽我 祂幫助我在我疲累無助時重新有力量 祂安慰我在我傷心低落時有盼望 祂一次又一次 向我展開新的道路 使我的夢想在奇妙的經歷中開展 親愛的女兒 養育孩子 不是一條容易的道路 不論你選擇當職業婦女或是全職媽媽 沒有哪條路比較輕鬆 但是 媽媽會永遠支持妳 把妳放在我的心上 妳是被愛的 加油! 後記 寫著寫著 突然眼淚掉了下來 那是記錄著自己一路以來這麼勇敢的眼淚 也是感謝上帝始終看顧的感恩眼淚 在看著這篇文章的妳 不知道你想要給自己的孩子什麼樣的話語呢

別人家的事 不是我們能評斷

很多時候 我們會在網路上輕易地就看到某某媽媽分享 她在大賣場或餐廳或某處 看到別人如何對待孩子 然後就開始加以評斷 認為應該怎麼做會是更好的方式 而下面的留言也跟著附和 提出自己的意見 或者是某某醫師 老師 家教 教官 警察.... 在某領域學有專精的人 因為工作需要接觸到一些孩子以及他們的家長 對於他們的互動模式 有自己的想法 然後 透過臉書 部落格 甚或出書.... 把別人家的事情隱約的寫出來 然後大眾基於好奇心使然 或信服於該專業的想法 跟著認真拜讀 隨著書寫者的眼光來看待事件 看待問題 在成為母親之後 親子議題經常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深深發現 我們是無法評斷任何人的 其實就連專業的心理諮商工作者 要把別人的故事書寫出來 也得先詢問過對方的同意 用化名和許多不同的故事交織後才能書寫 也讓別人不會讀到這是某個真實身分的事件 可是社會上有些人透過這些別人故事來建造自己的知名度 把自己包裝成很有愛心或是很有能力的輔導者 或是很有理念的教育家.... 我想說的是 每個家庭都有他們各自的議題 例如: 看到孩子較沒有自信心 又曾看過父母在管教孩子 就歸咎於父母對於孩子掌控較多 才造成這樣的情況 然而背後可能是 孩子天生就是一個內向的人啊 父母可能也很努力在引導 找尋方法鼓勵孩子 或者是 批評父母用恐嚇的方式 如果你不...我就.... 說真的 如果孩子可以叫一次就聽 為何要用恐嚇的呢 (當然我絕對不贊成恐嚇 我只是在想背後的心理因素為何) 還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但父母當下沒有時間能夠等 或是.... 總之我不是當事人 不了解孩子的個性 生活習慣 能力... 不了解父母的性格 承受的壓力 生活態度..... 怎麼能那麼輕易地給予定論 有感而發想要寫這篇文章 在聽信網路上評價孩子或父母的教養方式文章前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幫助身旁的孩子 試著直接詢問 或是多觀察對方當下需要的是什麼 甚至陪伴家長及孩子 聽他們說說話都好 當然 若是有家暴的疑慮 就打113吧! 我想這會比在網路上談論的幫助來的直接快速 我們都愛孩子 都知道養孩子長大有多麼不容易 要面對跟自己不同的個體 好好溝通 同時處理自己的心理感受 當下的情緒 還有生活上的大小事在追趕著 讓我們都懷抱著愛

親子景點分享 鶯歌陶瓷博物館

今天是鶯歌陶瓷博物館開放玩水的第一個周末 距離上次來訪 已經快要兩年 這次我們有更多時間好好參觀裡面的展覽 我發現陶瓷博物館真的很適合帶著孩子來玩耍 不僅門票低廉(大人一票八十元) 如果你是新北市民或各級學校的學生 或是持有志願服務卡的志工等身分 還可以免費入場 而且裡面的展覽不只是靜物展覽 我們這次看的亞熱帶花園:彩繪陶瓷展 裡面有手一揮動就可聽見鳥叫的互動裝置 還有可映照出身體影子 又變成動畫的投影 總之 科技發達 讓孩子們看得驚奇連連 當然 還有處處美麗的設計巧思 這是可以讓孩子們動手彩繪瓷盤的工具 (只能現場玩和拍照 是不能帶回的喔) 在B1有陶藝研習室 可以預約付費和孩子去做捏塑DIY 或是彩繪陶瓷 非常有趣喔! 同樣在B1也有怡客咖啡能夠處理午餐的問題 餐點會是簡餐或早午餐 鬆餅 蛋糕等 (但座位數不多 假日客人多 要吃飯要早點到) 一樓有個展區也非常適合親子 這裡可以在紙上畫馬或狗 再交給館方人員投影到大螢幕上 現場還有彈跳小馬可以騎 孩子也玩超久的 在後面直通戲水區前 有一個小陶窩 類似親子館 有些大型的遊具海綿及小型的教玩具 可以付費讓孩子們進去玩樂 不過每場次人數有限 (分為A 10:00-11:30.B 13:00-14:30.C 15:00-16:30三個場次) 要提早網路預約(或現場預約)及報到 若是你平日來 這裡應該是讓孩子在戲水區玩累時 到這裡休息一下的好地點 但假日人潮眾多 較難排到小陶窩的時間 最後重要的戲水區 啊哈~假日的人潮真的好壯觀啊 本來我還想著孩子們下水就好 沒想到我自己被其他孩子的水槍噴到 還有噴水池的水柱水花四濺 自己也淋濕一半 所以 大人來要記得帶自己的衣服(嘆) 不過天氣真的太好 衣服沒多久竟然自動乾了 我讓孩子們帶著自己的包包 裡面裝喜歡的書及玩具.水壺 雖然一路上捷運加上火車超過一小時(來回超過兩小時) 他們都能順利度過 還有臨時相約的好友帶孩子一起來玩 一整天好充實 一顧三出遠門再度成功(雖然每次出門還是有種自我挑戰的感覺) 期待下次出遊囉! 我是Glory 三寶媽咪 歡迎大家來粉絲頁玩囉~

育兒幫手哪裡找

不少人在懷孕之際 都會想好要育嬰留停或是請保母照顧 相對的是當全職媽媽或是職業婦女 然而不論是哪一種 我深深覺得有幫手協助育兒超級重要的 即使是全職媽媽 也一定要有個備用方案顧寶寶 因為你不可能不生病 全年無休也太不人道 而且寶寶其實是會認人的 如果臨時需要才找人來顧 有可能也會顧不來 哭個不停 所以 這些預備人選提早想一想 就能夠有效的幫助你 有些休息的時間 一 夫妻雙方家長 當然找阿公阿嬤是最方便不過 但是像我們家是外公外婆住的遠(在別的縣市) 而爺爺奶奶還在上班 這一個方法只能在能預料的情況事先預約 比如我要去生老二時 請外公外婆暫顧老大半個月(送去他們家) 這種情況緊急又不得不的需要 他們才會接手 二親戚 也許親戚裡有些嬸嬸阿姨表姊堂妹 喜歡孩子 也不排斥照顧孩子幾個小時 你也對這位親戚相當熟悉(這很重要!) 這樣就可以從寶寶時開始帶去親戚家彼此認識 等到真的有需要 就能暫托 (我比較不建議男性親戚 我自己不會把孩子托給除了老公以外的男性照顧 考量還是安全 細心因素) 三老公 每家老公參與育兒的投入程度不一 有些很積極 有些會狂喊"我不會去找媽媽" 我在照顧老大(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 因為請先生做一件事 他就會只做那一件事 其他的我覺得需要照料的細節都沒做 常覺得先生越做越麻煩 乾脆自己做比較快 也比較好 孩子不會哭鬧或造成我接下來的麻煩 先生在旁也樂得輕鬆 只有一個孩子 還能這樣想 但是孩子累積到達三個的時候 想要完全自己做是天方夜譚 這時轉頭看看身邊人 其實他就是最好的育兒幫手 即便會做的不到媽媽的標準 但是 事情只要有做就好!!! 媽媽可以獨自出門去 就不要再管爸爸是不是親子共讀或是開電視滑手機 爸爸能夠暫時看顧孩子 孩子在家裡這個安全的環境 媽媽就放心地去做想要的事吧! 四媽媽好友們 這也是懷孕的時候就能開始尋找的同伴 我在教會聚會 每周都會看到有哪些媽媽是否有懷孕 也可以在一路上彼此扶持 孩子出生後 就能互相拜訪到對方家裡相聚 媽媽們聊聊天解悶 寶寶們互相認識也認識別的媽媽 這樣當有需要時 就能互相托兒 寶寶也不會太陌生 五臨時保母 我知道有些保母會接這樣的臨托嬰幼兒 需要送到保母的

什麼是你對家庭的圖像?

什麼是你對家庭的圖像? 不知道你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在職場上 我們學會以終為始 知道目標在哪裡 就盡力的完成任務 然而家庭的圖像 就像是我們想要的家庭藍圖 需要用心去建構 才會一步步到達 有些人說 沒辦法啊!孩子還這麼小 天天都圍繞在身邊打轉 別管未來在哪裡 只要把今天過好就好 沒錯!我完全了解當孩子還小的時候 那樣無法規畫時間的無助感 甚至連一餐飯都不能好好吃 怎麼又能想的到未來 但是我們的想像可以不被現實限制 你可以期待孩子能夠慢慢的學會自行入睡 學會自己吃飯 學會自己擦屁股 學會很多的事情 因為孩子一定會長大 透過你的教養 孩子會學會非常多的事情 (即便沒有教 孩子也是看著你的身教在學習) 剛才說的那些期待 會成為你想要的家庭藍圖 而每天生活就是幫助孩子練習學會生活獨立 我們的家庭藍圖裡 除了期待孩子們能照顧自己 更多的是 孩子能認識自己 感受到爸媽對他們的愛 知道這個家庭的規則 也能彼此相愛 充滿歡笑聲 藉此 在教養裡就能幫助孩子了解能做什麼與不能做什麼 對買東西.吃飯的要求.睡覺時間的約定.玩具收拾....(規範) 對兄弟姊妹的態度 對人的禮貌(愛心 互相尊重) 知道何時能選禮物(被滿足) 對家庭節日慶祝的期待(紀念日) 還有表達愛的方式(我們對每個孩子都有特別的約會時光) 因此 孩子能夠安穩的在家中生活 不用擔心 做哪些事是不被允許的(因為知道爸媽的界線) 需要的時候 再尋求爸媽的協助 我能信任孩子 可以自己完成許多事 不需協助 這些都是生活逐步累積而來 若是有清楚的家庭圖像 再藉著閱讀或是尋找幾位你理想的典範媽媽來學習 慢慢的調整與孩子的關係 可以用寫下或是和先生討論 把屬於你的家庭藍圖描繪出來 有了這個目標 雖然孩子的個性不同 生活會經歷的事情也不同 也許藍圖修修改改 但有了明確的目標 你會感覺到在育兒路上越來越輕鬆 我是三寶媽咪Glory 我們一起加油~ 歡迎來粉絲頁玩喔!  

媽媽的心

孩子出生以後 我把自己的心撕成好多片 一片貼在寶寶的尿布 提醒我記得洗屁股 一片貼在寶寶床邊 提醒我隨時看顧 一片貼在副食品的攪拌棒 提醒我該怎麼做副食品 一片貼在洗衣籃 提醒我把沾著食物的髒衣服洗完 一片貼在嬰兒車 提醒我該帶孩子出門溜滑梯 一片貼在童書 提醒我念個故事給孩子聽 一片貼在衣櫃 提醒我春夏秋冬 衣物的換季與增添 一片貼在他的書包 提醒我要陪伴鼓勵他學習 一片又一片  一片又一片 生了三個孩子 把我的心撕得碎碎的 突然發現 自己剩沒有幾片 覺得有點慌張 又有點沮喪 孩子們跑來 用他們在角落撿到的心  拼成一束康乃馨送給我 他們說 媽媽我愛你 母親節快樂 我覺得好幸福 比原來擁有的那個完整的心更完整 我是三寶媽咪Glory  歡迎大家來粉絲頁一起玩

聽懂寶寶的哭聲

記得當我生第一個孩子 書上寫要聽懂孩子的哭聲 才能處理孩子的需求 可是 哭聲不就大聲小聲 身為戲劇系畢業的我 還懂得什麼是喜極而泣.欲哭無淚.哭得柔腸寸斷.或是默默啜泣的悲傷.... 不過 我當寶寶的記憶已模糊 怎麼知道他到底在哭什麼? 而且當寶寶哭聲一來 就像關不掉的火災警報器 特別在夜深人靜的晚上 聽的心跳加速.頭昏腦脹 經過三個小孩的歷練 現在稍微多懂一點 哭 到底有哪幾種 提供給育兒路上的你 大家一起當嬰兒哭聲翻譯機 o歲到一歲的寶寶哭聲可能是: 肚子餓.想睡覺.想要被抱被安撫.想要聞媽媽的奶味. 尿布濕或是有大便.想大便大不出來.新生兒腸絞痛(半夜最常見) 手腳被困住不舒服.覺得太熱.太冷.半夜有蚊子來吵 給的奶水泡的太熱太冷或口味不合 衣服穿得不舒服(質料太粗會摩擦皮膚或是太緊) 抱的姿勢不順 不適應陌生環境 熟悉的照顧者離開 喜歡的小毯子.奶嘴不見了... 東西要不到.拿不到.吃不到. 睡飽了不想睡覺.無聊 害怕. 做錯事被大人說不行. 被不熟悉的人盯著看 小兒急症腸套疊(半夜小孩會邊哭邊尖叫.邊哭邊吐.甚至排出像草莓果醬的大便.這要緊急送醫) 寶寶長牙不舒服 還有....撒嬌 說真的 我也是慢慢聽 聽了好久 才知道 我的孩子在哭什麼 三個孩子有三種不同的氣質 這大概就是磨合期吧! 總是得先好好認識 才能找到可以共處的模式 育兒這條路 沒有什麼捷徑可以走 只有耐心的陪著他走一段 突然有一天 你會發現 孩子的哭 你能了解也能很快的安撫他 你會感到 有一點點成就感 還有更多的是 成為母親的喜悅 我是三寶媽咪Glory 歡迎來粉絲頁尋找和孩子同樂的好點子~

幼兒藝術活動 雲朵燈

這次要和孩子一起做的是~ 夢幻的雲朵燈 最棒的就是孩子們躺在燈下彷彿下雨的感覺了 需要材料如下 棉花、透明餅乾大空罐、粗的釣魚線、各種顏色泡棉紙、雙面膠、透明膠帶、剪刀、熱融槍 製作步驟: 1.將彩色泡綿剪成水滴型,若是孩子年紀較小,可剪成三角形,會容易得多 2.把釣魚線剪成四段長條(長度可自行決定) 3.把彩色水滴泡棉用熱熔槍黏在釣魚線上(需有間隔,但熱熔槍有危險性易燙傷,熱熱的膠又有流動性,不是很好掌控,若要讓孩子操作務必要小心) 4.等3固定後,就可將一端的釣魚線黏在透明大空罐外(我黏了四條) 5.老師在罐外貼上大量雙面膠,再黏上棉花(單只有雙面膠不會黏很緊,可能會需要加點熱熔槍的膠來補足,因為要讓孩子操作黏棉花的部份,才選雙面膠較安全),罐內可放置一些棉花 6.最後把聖誕節的裝飾燈串放入,打開電源,再把週圍的燈關閉,就擁有一顆夢幻雲朵燈 我是三寶媽咪Glory 歡迎來粉絲頁尋找和孩子同樂的好點子~

台北親子遊好去處 淡水半日遊

夏日將至 到戶外遊玩是個不錯的選擇! 淡水老街總是出現在大家的口袋名單 我們家自從搬離淡水後 就很少再回到這裡散步 一方面是距離較遠 一方面也是冬日時期較長 帶著自己帶著三個孩子去玩 總不是那麼方便 不過這次有爸爸的陪伴 (嗚...爸爸總算加入我們的行列 太感動了) 我們就來試試看吧! 出了淡水捷運站 在後方竟然有一大片的小綿羊展示 更棒的是 只要未滿二十公斤 都可以坐在小綿羊身上 大家瞬間都變小網美 超級可愛的! 接著往下走一點 來到腳踏車租借處 有各式各樣的車可以租 而且很平價實惠喔! (借滑步車還不用錢 只要押證件 不過滑步車沒有很多台 要借要趁早) 連我那一歲半的可愛老三也可以加寶寶座椅在腳踏車上 我們全家租了四台車 順著海岸邊的步道 出發! 路途中當然也有停下來吃冰淇淋的休息時間 或是稍微逛老街 最後我們抵達了觀潮廣場 舢舨船共融遊戲場 有孩子最愛的造型溜滑梯 和網狀的鞦韆 還有滿地小砂石可以自由堆疊 有些孩子還自備器具來玩砂石呢~ 最後我們把腳踏車還回去 就在當地找了家有冷氣的餐館享用午餐 吃飽後 心滿意足的回家睡午覺~ 雖然時間不長 卻讓大人小孩都感到滿足 推薦給大家一起出去玩吧! 我是三寶媽咪Glory 歡迎你一起來粉絲頁尋找帶孩子的靈感喔!

新芽自學 帶著愛與自由的學習

這篇想要跟大家談談我為什麼要帶著孩子做自學? 我有三個孩子 目前老大已經到了小一的階段 當初在她幼兒時 我很期待能帶著她去認識生活 認識世界的豐富 因此為她安排豐富的課表 更是辦了幼兒共學課 (推薦閱讀: 溫柔的幼兒共學時光 ) 這是新芽自學的前身 當時 我找了幾個和自己相熟的媽媽朋友 她們的孩子正巧落在和老大相近的年紀 課程中我使用了各種感官來做學習 不只做藝術創作 也學認知 進行各種有趣的學習 然而到了四歲階段 其他的孩子們紛紛上了幼兒園 我思索著自己究竟要給孩子什麼 答案是 生活教育 我想要孩子能夠在我身邊學習如何過生活 能夠把自己照顧好 也能夠有更多時間到戶外走走 於是我決定自己再帶孩子一年 (推薦閱讀: 四歲不上學 去哪兒  . 四歲不上學 心得記錄 ) 至於孩子需要同儕玩伴 我就透過為她們另外再重組五感幼兒共學課來找同伴 接著 我在出乎意外下懷了老三 身體經歷極大不適 老大別無選擇的上了公幼大班 並接著念小學一年級 在孩子上學的這段期間 我仍然努力的擠出時間為孩子們預備各樣學習 把家打造成小教室 (推薦閱讀: 把家打造為幼兒學習環境 ) 無奈 學校時間佔去孩子的時間甚多 除了讀半天還要回家寫作業 寫完了 要放空休息 其實很難再繼續有品質 專注的學習時光 連要自由地出門去參觀美術館 博物館都得等到假日 總算在老三到達一歲半時 我決定要為老大提出在家自學的申請 新芽自學就此展開誕生 新芽是我自己為自學定的名字 新是指我要用創新的眼光來看待教育 看待孩子 看待生活 而芽是指 在每個創新的裡面 我要溫柔的呵護嫩芽慢慢生長 讓她們依著自己的速度來學習 也是期許自己 放慢腳步享受其中 不要因為和學校教育不同而感到壓力 有些朋友感到很大疑問 認為學校教育也很好 為何不讓孩子去接受大環境的同儕學習 在其中擁有抗壓力呢? 因為我深切的期待孩子們能夠找到自己的才能 興趣 不只是在學習上追趕著成績 也不須受限於學校的制度 現在一般課堂上的學習都是制式化 孩子已經會了不能跳過 孩子還聽不太懂 若沒發問就自行摸索 不會多做停留 (因為老師有進度上的需求) 如果能按著孩子本身的特質來訂定進度及學習內容 是否會更讓孩

在家坐月子好?還是去月子中心好?

趁著我還沒忘記坐月子這件事 趕快來記錄一下 關於我對坐月子的心得 因為我發現 每個時期再回過頭來看 都會對坐月子這件事有不同的想法 前情提要 我已經生了三個 最小的那位 現在已經一歲半 第一胎在月子中心度過 第二胎時前半個月在月子中心 大寶送娘家顧24小時 後半個月接回大寶 叫月子餐 第三胎 讓大寶二寶通通在家 統一管理 請每天9小時的月嫂 煮三餐和顧二寶.接回已經念幼兒園的大寶 至於老三 我自己顧 我本來做完第三胎的月子 覺得有點沒休息到 因為月嫂已經協助顧二寶和煮三餐 還有幫忙非常多的家事 我全親餵(考量到之後一打三 根本沒時間擠奶 清洗那些奶瓶) 所以我幾乎都在顧新生兒 雖然她睡睡醒醒 但我總不像在月子中心那樣悠閒 想划手機 想看書 想安靜思考都可以把新生兒推回嬰兒房 不會被干擾 不過 我現在回過頭來看 其實我覺得提早適應寶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哥哥姊姊也可以提早適應妹妹的來到) 寶寶從醫院接回家後 完全跟著我的作息 雖然半夜會醒來 但是我只開著小燈 孩子很快就有白天和夜晚的差別 半夜會起來討奶 但是換個尿布再餵奶又能夠沉沉睡去 我回想老大老二因為在月子中心 我開開心心的睡覺 半夜起來擠一次奶 我仍然活在度假天堂 吃飽喝飽睡飽  完全沒有心思去想跟寶寶的磨合 但我的寶寶半夜仍在聽著其他寶寶的哭聲 還有睡在開著燈的嬰兒室持續進行四小時一次的餵奶 但是他已經在適應這個不同於子宮外的新世界了 難怪當我出月子中心 把寶寶接回家後 又得重新摸索寶寶的個性 也深深覺得無法像月子中心那樣維持四小時一次的餵奶 夜晚得訓練寶寶的睡眠 睡得更長些 當我第三胎改為在家請月嫂 我對寶寶的認識 就像她在我肚子裡一樣 雖然也有寶寶腸絞痛 半夜睡不好的時候 因為她非常熟悉我的聲音及味道 很快就能安撫下來 我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 天使寶寶不只是因天生氣質 天使寶寶是因為有人了解她 能夠接住她的需要 給予她持續穩定的愛 溫暖熟悉的懷抱 讓她充滿安全感 她就會是一個好帶好養好吃好睡的天使寶寶 (有些寶寶短期看不到 但是長期下來一定會看到成果) 所以到底是去月子中心好?還是在家坐月子好呢? 我覺得後者比較好 但是需要有幫手 不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