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 我們會在網路上輕易地就看到某某媽媽分享
她在大賣場或餐廳或某處 看到別人如何對待孩子
然後就開始加以評斷 認為應該怎麼做會是更好的方式
而下面的留言也跟著附和
提出自己的意見
或者是某某醫師 老師 家教 教官 警察....
在某領域學有專精的人
因為工作需要接觸到一些孩子以及他們的家長
對於他們的互動模式 有自己的想法
然後 透過臉書 部落格 甚或出書....
把別人家的事情隱約的寫出來
然後大眾基於好奇心使然 或信服於該專業的想法
跟著認真拜讀
隨著書寫者的眼光來看待事件 看待問題
在成為母親之後
親子議題經常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深深發現
我們是無法評斷任何人的
其實就連專業的心理諮商工作者
要把別人的故事書寫出來
也得先詢問過對方的同意
用化名和許多不同的故事交織後才能書寫
也讓別人不會讀到這是某個真實身分的事件
可是社會上有些人透過這些別人故事來建造自己的知名度
把自己包裝成很有愛心或是很有能力的輔導者
或是很有理念的教育家....
我想說的是
每個家庭都有他們各自的議題
例如:
看到孩子較沒有自信心 又曾看過父母在管教孩子
就歸咎於父母對於孩子掌控較多
才造成這樣的情況
然而背後可能是 孩子天生就是一個內向的人啊
父母可能也很努力在引導 找尋方法鼓勵孩子
或者是
批評父母用恐嚇的方式 如果你不...我就....
說真的 如果孩子可以叫一次就聽 為何要用恐嚇的呢
(當然我絕對不贊成恐嚇 我只是在想背後的心理因素為何)
還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但父母當下沒有時間能夠等 或是....
總之我不是當事人
不了解孩子的個性 生活習慣 能力...
不了解父母的性格 承受的壓力 生活態度.....
怎麼能那麼輕易地給予定論
有感而發想要寫這篇文章
在聽信網路上評價孩子或父母的教養方式文章前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幫助身旁的孩子
試著直接詢問 或是多觀察對方當下需要的是什麼
甚至陪伴家長及孩子 聽他們說說話都好
當然 若是有家暴的疑慮 就打113吧!
我想這會比在網路上談論的幫助來的直接快速
我們都愛孩子
都知道養孩子長大有多麼不容易
要面對跟自己不同的個體 好好溝通
同時處理自己的心理感受 當下的情緒
還有生活上的大小事在追趕著
讓我們都懷抱著愛 但不苛責人吧!
每個家庭 每個人 都需要好好的被照顧 被聆聽 被愛
我是三寶媽咪Glory 歡迎來粉絲頁一起玩~
她在大賣場或餐廳或某處 看到別人如何對待孩子
然後就開始加以評斷 認為應該怎麼做會是更好的方式
而下面的留言也跟著附和
提出自己的意見
或者是某某醫師 老師 家教 教官 警察....
在某領域學有專精的人
因為工作需要接觸到一些孩子以及他們的家長
對於他們的互動模式 有自己的想法
然後 透過臉書 部落格 甚或出書....
把別人家的事情隱約的寫出來
然後大眾基於好奇心使然 或信服於該專業的想法
跟著認真拜讀
隨著書寫者的眼光來看待事件 看待問題
在成為母親之後
親子議題經常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深深發現
我們是無法評斷任何人的
其實就連專業的心理諮商工作者
要把別人的故事書寫出來
也得先詢問過對方的同意
用化名和許多不同的故事交織後才能書寫
也讓別人不會讀到這是某個真實身分的事件
可是社會上有些人透過這些別人故事來建造自己的知名度
把自己包裝成很有愛心或是很有能力的輔導者
或是很有理念的教育家....
我想說的是
每個家庭都有他們各自的議題
例如:
看到孩子較沒有自信心 又曾看過父母在管教孩子
就歸咎於父母對於孩子掌控較多
才造成這樣的情況
然而背後可能是 孩子天生就是一個內向的人啊
父母可能也很努力在引導 找尋方法鼓勵孩子
或者是
批評父母用恐嚇的方式 如果你不...我就....
說真的 如果孩子可以叫一次就聽 為何要用恐嚇的呢
(當然我絕對不贊成恐嚇 我只是在想背後的心理因素為何)
還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但父母當下沒有時間能夠等 或是....
總之我不是當事人
不了解孩子的個性 生活習慣 能力...
不了解父母的性格 承受的壓力 生活態度.....
怎麼能那麼輕易地給予定論
有感而發想要寫這篇文章
在聽信網路上評價孩子或父母的教養方式文章前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幫助身旁的孩子
試著直接詢問 或是多觀察對方當下需要的是什麼
甚至陪伴家長及孩子 聽他們說說話都好
當然 若是有家暴的疑慮 就打113吧!
我想這會比在網路上談論的幫助來的直接快速
我們都愛孩子
都知道養孩子長大有多麼不容易
要面對跟自己不同的個體 好好溝通
同時處理自己的心理感受 當下的情緒
還有生活上的大小事在追趕著
讓我們都懷抱著愛 但不苛責人吧!
每個家庭 每個人 都需要好好的被照顧 被聆聽 被愛
我是三寶媽咪Glory 歡迎來粉絲頁一起玩~
留言
張貼留言